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

紧抓机遇 跨境租赁“出海远航”

  

伴随着我国金融改革进入新阶段,作为实体产业和金融资本联系最为紧密的融资租赁业,受关注度越来越高。


今年以来,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新增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落地,宏观环境的变化为跨境租赁业务的拓展孕育了热土。对于广大租赁公司而言,紧抓时下的政策发展机遇,助推租赁业务“出海”,成为增强行业竞争力、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带一路”引领企业出海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我国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达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


中民国际融资租赁公司首席风险官汪海认为,从业务实践看,利用融资租赁力量,可以有效带动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特别是资本密集型的高端装备、船舶、海工等平台。


而事实上,现代融资租赁本身就具备适合跨境开展业务的优势,在“一带一路”推进期可“大展拳脚”。中建投租赁总经理史平武表示,融资租赁可以灵活实现设备的跨境转让。通过转让持有租赁物的离岸公司股权,省去直接转让租赁物实物的麻烦,并降低成本,使得租赁物在不同国家的投资人之间转让交易便利化。


交通运输设备、电力、钢铁水泥是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输出的产业领域。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史永赳指出,一方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其租赁普及率普遍低于我国,我国租赁公司的进入,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跨境租赁,可直接帮助我国的装备制造商促进销售,从而改善企业应收账款,保障资金安全。


自贸区搭建业务高地


当前,我国的跨境租赁业务主要依托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得以展开,集聚效应明显。


得益于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上海自贸区依托于独特的政策优势,开展跨境租赁业务,服务于实体经济“走出去”,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吴星宝指出,上海已成为中国融资租赁行业集聚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为上海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而同样作为融资租赁集聚地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其发挥自贸区红利,跨境本外币资金池、跨境融资、融资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的跨境业务有明显成效。当前已有金城银行、华运金租、汇丰银行等民营、外资金融机构入驻天津自贸试验区,截至2016年底,天津自贸试验区各类持牌金融机构达到132家,跨境收支额近800亿美元。


此外,记者了解到,今年新落地的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都先后出台或即将出台推进省内自贸区设立融资租赁、金融租赁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其中,四川银监局于今年5月发文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开展境外租赁业务。


而就在几天前,内地、香港与澳门三地《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正式签署,将推动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金融机构服务体系的一体化,打造跨境资金结算平台,跨境金融要素交易平台、跨境商品交易平台,这也将带动跨境租赁业务在广东南沙片区的进一步发展。


由此,以自贸区为辐射区域,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优势不容小觑。新开放自贸区的高端制造企业设立租赁公司的动力将进一步加强,也将直接带动制造业产融结合的趋势。


谨慎对待跨境风险


浙江省租赁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凌表示,风控先行而非效应先行,已成为租赁行业的共识。


具体到跨境租赁,由于其涉及到的国家、法律众多且不一,境外的租赁业务开展客观存在着政治风险、信用风险、商业风险等。对此,北京市环球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明朗强调,我国租赁公司开展跨境租赁业务中,需要高度重视业务所涉及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及政策环境,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法律对融资租赁方面的规定、租赁物登记、所有权归属及租赁物取回、善意第三人制度等规定不尽一致,部分国家或地区立法水平可能较低,司法环境也可能难以对租赁公司权益提供有效保护。


因此,作为风险防范转移的有效方式,租赁保险业务可对跨境租赁业务起到护航作用。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王敬认为,保险公司致力于解决跨境租赁中海外东道国的政治风险和承租人的违约风险。保险公司着手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评级,可帮助租赁行业和实体企业充分了解海外市场和交易对手,助力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得更远。


来源:金融时报